除了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塑料制品,塑料还会降解成直径从0.1到5000微米不等的塑料微粒。
五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还不稳固,受自然条件变化影响较大,需要用更多更大的减排量抵消不利气象条件带来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船舶排放控制区范围,推进岸电建设与使用。
依法严格核设施安全监管,聚焦核设施运行风险,保障45台运行核电机组、19座民用研究堆和临界装置等运行安全,11台在建核电机组质量受控。全年压减粗钢3500万吨以上、退出煤炭落后产能2.7亿吨,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发布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全面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或方案。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修改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
推进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达标排放,存在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79.3%,好于年度目标0.3个百分点。这一次,范围更广、手段更丰富。
按照要求,督察组进驻时间约为一个月。督察组长通常由部级干部担任根据《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督察工作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的形式,对省区市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开展,并下沉至部分地市级党委政府部门5月5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启动第一轮督察第二批回头看反馈。督察组长通常由部级干部担任根据《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督察工作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的形式,对省区市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开展,并下沉至部分地市级党委政府部门。
根据安排,本轮集中反馈结束后,首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将全部结束。新闻内存:首轮中央环保督察2015年底最先试点河北2015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明确建立环保督察机制,并提出要把环境问题突出、重大环境事件频发、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力的地方作为先期督察对象,重点督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情况。
今日起,第二批回头看正式启动反馈工作,加上这两批回头看,首轮督察向地方移交不少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案卷,实际问责人数超过2万人。在督察期间,各督察组将设立专门值班电话和邮政信箱,受理被督察省份环保方面来信和来电举报,其他不属于受理范围的信访问题,将按规定交由被督察地区、单位和有关部门处理。2015年12月,中央环保督察首次亮相河北。他介绍,在即将启动的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将继续紧盯督察整改,把第一轮督察指出的问题整改情况作为督察的重点,确保整改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不过,整改并未结束,即将启动的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将继续紧盯督察整改。环保督察强调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意味着地方党委与政府一道接受监督,督察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任免的重要依据。立案侦查1518件,拘留1527人。第二轮督察紧盯首轮督察整改生态环境部此前表示,新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即将启动。
除边督边改过程中问责的1.8万余人,2018年5月,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正式启动。近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督察整改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下半篇文章,只有善始善终做好整改才能够真正让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发挥作用,所以我们对各省份整改落实情况持续跟踪督办,对移交地方整改的问题,咬住不放、一盯到底,不解决问题绝不松手。
约谈党政领导干部18448人,问责18199人。2015年12月31日至2016年2月4日期间,中央环保督察试点在河北展开。
按照要求,督察组进驻时间约为一个月。督察行动开始前要召开动员会,结束后举行反馈会。中央环保督察成为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和重要创新举措。有关部门和央企将作为督察对象,还将应用卫星遥感、红外识别、无人机等高科技技术。督察直接推动解决8万余个群众身边环境问题,涉及垃圾、恶臭、油烟、噪声、黑臭水体、散乱污企业污染等。今年起,将用3年时间完成全覆盖的例行督察,再用1年时间完成第二轮督察回头看。
业界认为,这次会议为环保督察制度奠定了制度基础。同时,地方借势借力,还推动解决了一批多年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环保老大难问题。
两年问责干部超1.8万人截至2017年底,我国正式完成对31个省区市的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数据显示,第一轮督察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3.5万余件,累计立案处罚2.9万家,罚款约14.3亿元。
这一次,范围更广、手段更丰富。各省区市整改方案要在30天内上报国务院,6个月内报送整改情况,并且同步对外界公开。
另外,根据安排,督察组组长通常由现职或近期退出领导岗位的省部级干部担任,副组长由生态环境部现职副部级干部担任《意见》提出,对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加大税收、资金、价格、金融、环保等政策支持力度。贺克斌说,由于钢铁行业在重点区域相对更为集中,超低排放改造将在重点区域产生更大的环境效益。近年来,通过采取结构优化、重点地区企业异地搬迁、强化末端污染治理等措施,中国积极推进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减排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钢铁企业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有显著影响。钢铁行业工艺流程长、产污环节多,污染物排放量大。
为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五部委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行业排放特征,对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和大宗物料产品运输,分门别类提出指标限值和管控措施,实现全流程、全过程环境管理。据初步测算,到2025年,《意见》任务全面完成后,将带动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分别削减61%、59%和81%。
据测算,2017年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分别为106万吨、172万吨、281万吨,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7%、10%、20%。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2018年粗钢产量9.28亿吨,占世界粗钢总产量的51.3%。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对记者表示,蓝天保卫战进入攻坚阶段,钢铁行业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主战场。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基本完成,全国力争80%以上产能完成改造。《意见》中提出的超低排放具体指标要求,可以看作是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起点,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采用方案中鼓励实施的技术,以及方案中没有提到的先进技术实施改造,以实现更高质量的超低排放。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分析指出,除排放量大以外,中国钢铁产业布局集中也是影响区域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专家指出,《意见》的实施将稳步改变中国钢铁行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降低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显著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显示,目前中国钢铁产能前20位的城市空气质量无一达标,平均PM2.5浓度比全国平均浓度高28%。
2017年,中国钢铁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电力行业,成为工业部门最大的污染物排放来源。中国钢铁产能布局主要集中于大气污染相对严重的地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钢铁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55%,其平均PM2.5浓度也比全国平均浓度高38%左右。
中新社北京5月5日电 中国蓝天保卫战进入攻坚阶段,钢铁行业将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主战场。目前钢铁行业已成为中国主要的大气污染排放源之一。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